查看原文
其他

四年间乡村教师流失140万,未来怎么办?

2016-11-07 南都观察 南都观察

本文由南都观察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


全文2800余字,读完约需6分钟


“未来新入职的教师,不再是‘农村教师’的身份。你就是一个教师,房子就买在城镇,不用一定在农村安家。根据总校、分校的需要,到农村的教学点去工作,或者去城市的总校工作、交流。”


“乡村教师总数是330万人,将近三分之一的乡村教师,在国家政策的资助下,他们的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改善。”


“在农村工作的老师,身份是乡村教师,但是现在一个大学生辛辛苦苦上学毕业,享受了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,毕业后却被放到一个偏远农村让他工作一辈子,这是不可能的。”


11月5日,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在以“创新促进公平”为主题的“WISE-LIFE中国教育论坛”上说,“不要希望未来农村学校就有固定的农村老师,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心甘情愿在一个很偏远的农村工作一辈子,所以我认为,乡村教师这个身份在未来是坚持不下去的。


2015年6月,教育部公布统计数据指出,2010年至2013年间,中国的乡村教师数量由472.95万下降至330.45万,流失率达30%。最新数据显示,乡村教师还剩305万。


数量急剧下降的背后,是乡村教师对职业的迷茫。根据最新的《中国教育发展报告》,研究者展开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抽样调查,结果显示新生代(1980年及之后出生)乡村教师中,94.22%的学历在大专及本科以上。但同时,在工资收入水平上,79.89%的乡村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低于本乡镇公务员,82.95%认为自己的收入低于自己的朋友同学。



新生代乡村教师“工资情况”(不含统计缺失数据)。(数据来自:中国教育发展报告)


▌“消灭”乡村教师?


城乡二元化的现状割裂了教育,乡村教师不仅总体工资水平较低,还可能会面临异地分居、亲子分离。“下不去”、“留不住”、“教不好”成为核心问题。


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,农村学校分布各地,既然乡村教师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,能否直接“消灭”乡村教师?


张卓玉提供了一个思路——城乡学校一体化。“未来新入职的教师,不再是‘农村教师’的身份。你就是一个教师,房子就买在城镇,不用一定在农村安家。根据总校、分校的需要,到农村的教学点去工作,或者去城市的总校工作、交流。”


这思路的背后,是一整套的制度创新,“城市的优质学校和农村的若干学校采取‘一拖多’的形式。比如一个城市的学校,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在乡镇的几所学校设置分支机构,乡镇的学校没有独立的户头。校长就是总校的一个校长,管理整个不同教学点的各项工作,类似于大公司的总部在某个城市,在各地设立分公司。


“农村教师”的牵制解除,身份和收入趋向公平,城市和乡村的资源共享,体现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,乡村也是城里人的乡村,城市也是乡村人的城市。


“我们正在准备搞试点,如果试点成熟的话,就要推广这种模式。”张卓玉说。


同样类似“一拖多”的形式,“屡造传奇的中学校长”李希贵也提过,似乎也走得更远,在论坛上,他说,“十一学校也和很多学校一样办了几所分校,但是我们办分校的时候初衷是不去制约、挪用这些分校,不成为分校的婆婆。所以当我们接收一个薄弱学校时,我们第一步是把它变成一个分校,然后慢慢变成了我们一个盟校,最后是独立法人的学校。这三个阶段大概各用三年左右的时间,最终希望通过重点学校办分校来促进教育的均衡,保持多样化的生态,促进教育的公平。



校长李希贵与学生们。十一学校的有一本薄薄的《十一学校行动纲领》,被同学们称为“小宪法”,里面写着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要“看得见的平等”、“看得见的民主”,而“民主的程序必须公平”。 © 人物杂志


▌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孩子


政府很多有意要做的事情,很少去跟踪看对孩子真正是不是有用的效果。国家花了大量的钱在农村教育上,但是钱花得是不是真值了,孩子是不是真的上好学了,我现在这个问号依然很大。我们做了很多评估,发现很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”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(REAP)中方负责人张林秀说。


去年六月,国务院颁布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》,国家加大了农村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,国培计划仅去年培训乡村教师,就达到160万人次,培训乡村校长2000多人。特别是在乡村教师的待遇上,中央财政下拨了综合奖补资金22.8亿元,这个数字超过历史上的数字,受益教师达到了94万人。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在今年3月的公开报道中说,“乡村教师总数是330万人,将近三分之一的乡村教师,在国家政策的资助下,他们的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改善。”


不难看出,国家正在大力加强对乡村教育的支持。但无论将资金投入到学校、教师还是设备,最终受益的,都应该是孩子。因此REAP也在探索不同的教师培训、教师激励新方法,作为政府政策的补充,“只要有有效的方法去撬动,国家的投资的效果是会改进的。”


营养和陪伴同样重要


虽然政策正在向农村倾斜,乡村教育备受关注,但是乡村学前教育的贡献率依然很低,据去年年底发布的《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》,从2009年到2014年新增的7.17万所幼儿园中,乡村仅有6217所,占8.67%。


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·海克曼曾指出,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,投资收益最高的是在出生后的前1000天。即越早对孩子进行营养、教育等方面的投入,获得的效果越高。


REAP曾在陕南地区做了婴幼儿营养健康和能力发展的测试,发现大约40%的婴幼儿存在智力发育或运动水平发育滞后。同时,接近一半的孩子贫血。这些孩子还不满一周岁,而所在地区也并非极端落后。



© REAP(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ject)


我们的‘婴儿改善计划’一共给21个贫困县(提供了支持),每个儿童每天在原有计划基础之上增加了4块钱,效果非常好,明显感到孩子的身高发生变化了。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县财政拿钱做‘婴儿改善计划’。”张卓玉说。


据《农村教育发展报告》,在国家试点县已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9.2万所学校中,有6.1万所实行食堂供餐。我国的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学校供餐项目。


山西还在努力推动的,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淋浴条件,“我们有望再用两年的时间,让山西所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都具备淋浴条件。”张卓玉说,这一行动一开始甚至被质疑,“刚开始推的时候,大多数校长和地方官员不认同,认为这是没事找事,洗澡算个啥。最近几年大家认同了,学生不仅要学现代知识,还要学现代生活方式。”


歌路营是一家长期关注农村寄宿学生成长教育问题的NGO,总干事杜爽有十余年的青少年心理工作经验,“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,孩子的心理养成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

公益助学组织OFS(我们的自由天空)曾在湘滇赣三省贫困县乡中小学寄宿生中发起调查,结果显示,47.3% 的学生普遍有负面性情绪,且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;63.8%的学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,普遍有孤独感;17.6% 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问题。


为此歌路营设计了“新一千零一夜”睡前陪伴,用睡前故事陪伴的方式,解决寄宿孩子晚上睡前最难受、最想家、想哭的问题。后来又推及到全天的学习空白时间,利用学校广播放适合孩子们听的故事和音乐。


“我们很关心这些学校的校长、老师、孩子,在这一刻他们最想改变的是什么,我们从这一点开始推动,一起开始一点点的改变,这就是我们的创新思路。”杜爽说。


乡村教育的天然优势?


“山西有些农村学校,社会完全认同,家长认同,教学成绩也非常好,有的家长甚至要把孩子送到农村学校。”张卓玉说,“农村学校、农村教育有它特有的优势,如果重视、挖掘,我们会有一批农村学校办得非常有特色,某种角度下并不亚于城市学校。”


他认为农村学校的小班里,完全可以做到老师和学生充分的互动和关爱,小学阶段的包班制(一个老师负责几个孩子各门功课的成长)也可以作为一种尝试,“农村的孩子天然和大自然的结合,这种结合是隐性的,对一个人,对一个民族的影响不可低估,这是城市孩子们做不到的。中国文化天然是一种农业文明的传统,要了解农业文化,必须了解农村,必须了解三农。而农村学校恰恰有这种理解,我们现在经常说的24节气,现在我们还在用,城市孩子没有这个概念,农村小孩天然就有这种概念,我们要挖掘这些东西。”



▲ 四位分享嘉宾在“WISE-LIFE中国教育论坛”分论坛“破解农村教育难题”。从左到右依次为歌路营联合创始人、总干事杜爽、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、农村教育行动计划(REAP)负责人张林秀、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。 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


特别推荐

乡村教育如何重建?来自特困县的实践启示

关联阅读

什么阻碍了寒门学生的成才之路?

《驴得水》撕碎了乌托邦,乡村教育的星火要熄灭了吗?

阶层论:除了钱,富爸爸还能给你什么?


· 本文由南都观察(ID:nandugongyiguancha)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

· 转载需添加白名单,请文末留言公众号及ID,并文前标明作者及来源、ID


南  都  观  察

Narada Insights

观察 | 思索 | 行动

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思想平台


· 投稿及合作请发至邮箱:guancha@nandu.org.cn 或后台留言联系编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